第313章 三个观点_无限人生:被困在了一生的时间里
笔趣阁 > 无限人生:被困在了一生的时间里 > 第313章 三个观点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13章 三个观点

  如果问上一世莫道八十多岁时候的人们,

  那基本都不会认为,未来短时间内,可控核聚变上能够实现商业化的普及。

  对于他们来说,他们就没有看到过科技发展速度快的时候。

  而在另一个,格外有想象空间的领域。

  太空开发上,在前几世,未来的七十年里,也走得格外缓慢。

  此刻人们想象的,期待的,七十年后人类脚步遍及太阳系,生存空间出现巨大变化的事情根本没有出现。

  整个世界,绝大多数的人依旧生活在地球上。

  整个人类历史中,离开过地球,进入到地外空间的人类数量,

  只是从数百人次这个量级,到勉勉强强一万人。

  看起来好像有两个量级的跃升,但对比起地球数十亿人,这个比例还是太小太小。

  人类对向地外大规模迁徙的期待,依旧遥遥无期。

  人类离开地球表面的手段,依旧是火箭推动载人飞船。

  在经过二十年代的铺垫过后,

  整个三十年代,航天发展上,事实上进入过一个算是繁荣的阶段。

  华国在三十年代初,实现了载人登月,

  并且在随后的整个三十年代里,逐步在月面,建起了一个半永久的驻人科研基地。

  而受到华国的刺激,

  阿美利加州某国也紧随其后,在月面尝试建立了一个小型科研基地。

  还有一些其他国家,也朝着月球上,陆续扔了不少东西。

  在随后的四十年代里,

  华国在月面的半永久基地,还陆续进行了一些升级。

  最多的时候,华国在月面半永久性基地有超过五十位荷载专家,航天员,共同常驻,

  并且在两波人换班的时候,短暂达成过,在月面有超过三位数的人一同在月面基地。

  然后,

  一切就到此为止了。

  受限于化学火箭的运力和运输成本,

  在月面的半永久性基地的发展,基本就到了上限。

  米国那边的小型基地,甚至随着米国自己的经济情况走下坡路,规模一路萎靡,最低的时候,整个基地只有两个人。

  而即便是莫道每一世重来前,

  月面基地的物资,绝大部分依旧都需要从地面通过火箭运输上去。

  最终,

  七十年时间,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和开发,

  基本就停留在,月面有一个四五十人常驻的半永久研究基地,

  以及完成了火星载人登陆,并且有一个大多数时候无人的,小型半智能的研究平台的程度。

  可以说,距离大多数人期待的,城市规模的迁徙,依旧是遥遥无期。

  某种程度上,

  这是多项重要科技发展没有突破,带来的连锁成果。

  可控核聚变没有能够实现,很大程度上也是太空探索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。

  而除此之外,

  还有许多重要技术,也都是一样,即便是过去七十年,依旧没有取得突破。

  在医学上,癌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依旧没有完全破解。

  在计算机方面,量子计算机依旧停留在实验室。

  通信方面,量子通信依旧只能是用作一些特殊通信需求下的量子加密,普遍意义上的量子通信依旧看不到实现的希望。

  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,人类寿命的上限依旧找不到突破点。

  虚拟世界的技术,依旧停留在一种尴尬的境地。

  七十年的时间,整个世界的确有着不少的变化。

  但都是一些细节上带来的变化。

  但基本没有颠覆性的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变,带来的整个生活模式的差距。

  ……

  在这种情况下,当时的人们持有的想法和认知,基本都是,

  人类能够达到的上限,可能比以前大多数人们预想的都要低。

  不少人都比较消极的认为,

  人类的上限,或许就是现在这样了。

  为此,

  当时的人们提出了三个方向的观点。

  第一种是,

  “人类智力上限悖论。”

  人类科技发展已经到人类普遍智力能够支撑的上限。

  但是人类,又没有足够的智力去支撑,开发继续提升人类智力的科技。

  这一点,算是更早之前,另一种观点的延续:即人类的知识和技术在积累,如果有一天,新一代的人类,花费一辈子的时间都无法学习完他之前该领域累积下来的技术,那自然,人类的技术就停滞不动了,都走不到边界,怎么探索边界之外的东西。

  第二种观点就是,

  “人类思维单一理论。”

  这基本就是先前那句,某项技术存在于人类的‘背面’的话的延续。

  绝大多数人类,虽然智力上和性格上有差距。

  但身为人类,基本有一个属于人类共性的,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框架。

  这种认知框架,让人类有了属于人类的基本认知。

  但也让人类的思维在一种宏观上,有一种趋同性。

  缺少在种群上的差异化。

  可能有一个关键的理论,就存在于人类思想的角落里,

  但它在人类思维的背面,人类思维的共性,让人类永远找不到他。

  就像是对于二维生物来说的第三个方向的存在。

  或许,通过和另一个星球上不同于人类的文明的交流,能够让人类找到这种思维上的盲区。

  但遗憾的是,人类走不出去。

  如果的确如此,这显然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绝望。

  第三个观点则是。

  “地球缺少关键物质理论。”

  地球的物质资源可以说是相当丰富,

  但也不敢说,地球上有所有人类需要的物质。

  或许就有一个关键的,人类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物质,地球上没有。

  比如实现室温超导的材料,比如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材料,

  或许在某个遥远的星球,满地都是。

  但还是同样的问题,人类找不到它,

  在现阶段,人类也离不开地球太远。

  不离开地球,就没办法发展更高的科技,

  同时,不发展更高的科技,就不能离开地球。

  这也是种悖论。

  这三个方向的观点,

  其实都体现了出当时人们对科技发展的一种悲观。

  为此,

  当时还有两句较为着名的话。

  一句是,

  “在宇宙幽暗的海洋中,可能随时都有浪花溅起。”

  “浪花高高的溅起,然后转瞬就又再落下。消失的无影无踪。”

  “我们也是其中一朵。我们以前,或许总是乐观的认为,我们人类是特殊的。”

  “但事实上可能证明,我们可能并没有那么特殊。”

  另外句是,

  “我们发展的科学是研究世界的规律,但不是每一条规律都对现阶段的我们现阶段的科技有作用。”

  “我们不可能指望,世界像我们预想的那样,让科技的发展像是一条阶梯,可以一层层从低处往上爬。哪有那么正好的事情。”

  “科学或许可以无止境的进步,科技就永远停在现在这种状态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”

  “科技的发展或许不是一条均匀的阶梯,而是每一步都是孤岛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vancr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vanc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