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1 出兵与否(3000)_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
笔趣阁 > 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 > 041 出兵与否(3000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041 出兵与否(3000)

  “此诚肺腑之言,与先生相交至今,每与先生长谈,桓熙总有收获,先生天纵之才,料想,唯有姜尚、管仲、诸葛武侯等寥寥数人,能与先生在伯仲之间。”

  桓熙此言并非谬赞,后世评价王猛,总喜欢以一句话来概括:

  功盖诸葛第一人。

  当然,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,不能简单的拿来作比较。

  桓熙话音刚落,只见王猛摇头道:

  “主公过谦了,能与主公相交,下官又何尝不是受益匪浅,只恨不曾早日出山辅佐主公。”

  一时间,车厢内,主臣二人,相视而笑。

  王猛没有追问桓熙是如何知道这世间还有权翼这个人,毕竟他王猛隐居华山,不也被桓熙给请了出来。

  他只能猜测,桓家父子在关西之地布有耳目,专门打探贤才。

  马车来到征虏将军府,桓熙与王猛先后下车,由左右近侍簇拥着走进府中。

  权翼早已在正厅等候多时,他看见一名器宇轩昂的青年昂首进门,料定此人就是桓熙。

  “略阳人权翼,拜见将军。”

  桓熙如今十八岁,早就不是当初乳臭未干的少年,步履之间,自有一番气度。

  他在主位上坐下,抬手道:

  “阁下就是权子良?无需多礼。”

  权翼心中大惊,自己此前求见,也是报的姓名,并没有提及表字,如今桓熙居然直接就将自己的表字叫了出来,权翼难以置信道:

  “将军竟知世间有权翼耶!”

  话语间,带了几分自豪,这世上,又有几人真正能做到不求闻达于诸侯,熙熙攘攘,为的不就是名利。

  桓熙笑道:

  “我在略阳布有耳目,常闻子良之名,早就有心一见。”

  一旁的王猛听了,心道:果然如我所料。

  但一想到桓熙关注了这么多的关西人物,可时至今日,却只是迫不及待的邀请自己出山,纵使是王猛,也不由为桓熙对待自己的态度而开怀。

  桓熙寒暄过后,继而直入主题,问道:

  “子良声称要为我献上雍州,不知是何缘由?”

  权翼稍稍平复心情,拱手道:

  “权某此来,是应雍州士人所请,来作说客。

  “石苞欲倾关中之兵,东出以争天下,雍州士人还请将军早作准备。

  “若其东出,则关中空虚,唾手可得。”

  桓熙并没有直接答应,而是沉吟道:

  “桓某在梁州与士族多有不睦,士人之间,可谓怨声载道,莫非雍州士族不曾耳闻,为何还会主动邀我北上,这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?”

  权翼一惊,正要解释,却听桓熙继续分析道:

  “我听说,石苞因为僚佐不愿支持其出兵,而在长安大开杀戒,想来,这定是雍州士族恐惧石苞,又不愿随他出兵,担心石遵怪罪,故而请子良来作说客。

  “我若北上,则石苞必然罢兵,而桓某兵寡,亦难以威胁关中,真可谓是两全其美。”

  权翼已经惊出了一身的冷汗,他现在怀疑,当日雍州士族聚会,众人之中,就存在桓熙的内应。

  正当权翼组织说辞的时候,只见桓熙放声笑道:

  “哈哈哈,这只不过是桓某的猜测罢了。”

  说着,桓熙正色道:

  “关中父老南望王师,年复一年,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望。

  “我想,无论我答应与否,雍州士人都会四处宣扬我将会出兵。

  “桓某不想再让关中父老失望,雍州沦陷多年,王师也该去了!

  “我桓熙素以拯救苍生为己任,如今得雍州士人盛情相邀,我又岂可逡巡不前!”

  权翼见状,不禁为桓熙这副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心神动摇,他忍不住劝说道:

  “若是将军按兵不动,石苞终能查明情况,知道将军无意出兵,石苞必将东出,届时再取关中,可谓轻而易举。”

  桓熙却摇头道:

  “石苞,奴仆下才,我视之如豚犬,若非生得好命,不过是一马前卒罢了,安能为将军。

  “我已决心北上,溃其众,抚纳降卒,收为己用。

  “岂可让他以关中之兵东出,使关中之民,父母哀其子、妻子丧其夫、子女失其父!”

  归根结底,还是人口的问题。

  关中历经多年战乱,本就民生凋零。

  可以想见,石苞争夺中原,必然是要倾巢而出,一旦让他带走了太多的青壮人口,要想恢复关中的元气,可谓难上加难。

  当然,桓熙是打心底的瞧不上石苞,而他的决绝也感染到了权翼。

  只见权翼拱手道:

  “古今成大事者,莫不以民为贵,以民为本,以民为重!

  “权翼遍寻明主,今日幸得遇见将军,将军若是不弃,权翼愿意侍奉将军左右!

  “肝脑涂地,在所不辞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vancr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vanc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